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

USB 連接器

USB 規範有幾個面向,其中一個是關於連接器,其它面向有供電傳輸速度類別

USB 連接上游主機到下游週邊,由主機供電並主導傳輸。連接器分 Type A 和 Type B,分別區別角色是主機、還是週邊。主機上放 Type A 插座,週邊放 Type B 插座,中間用 Type A 轉 Type B 的 USB 線連起來。週邊也可以直接提供 Type A 插頭的 USB 線。

小結:有 Type B 插座或 Type A 插頭就是週邊。

  ↓主機↓   Type-A       ↓USB 線↓        Type-B  ↓週邊↓
[Type A 插座]←→[Type A 插頭----Type B 插頭]←→[Type B 插座]
[Type A 插座]←→[Type A 插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]

標準 USB 有 4 個訊號:VBUS、D-、D+、GND。

隨著手持設備出現,發展出較小的 mini USB 連接器及 micro USB 連接器,各自都有 Type A 和 Type B 兩種 -- mini-A、mini-B、micro-A、micro-B,共四種插座、四種插頭,而之前的就稱為 Standard-A、Standard-B。在主機或週邊的用法沒變,只是連接器較小。
USB 標準1.01.12.02.0 rev
3.03.13.24
最高速 12 Mbps480 Mbps5 Gbps10 Gbps20 Gbps40 Gbps
Type A??Type-A 2.0Type-A SuperSpeedX
Type BType-BType-B SuperSpeedX
Mini-A-Mini-AX
Mini-B-Mini-BX
Mini-AB-Mini-ABX
Micro-A-Micro-AMicro-A SuperSpeedX
Micro-B-Micro-BMirco-B SuperSpeedX
Micro-AB-Micro-ABMicro-AB SuperSpeedX
Type Cbackward 相容Type C

參考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USB#Connector_type_quick_reference

之後,USB OTG 支援有些裝置有時可以作為週邊,有時可以作為主機,新增另外兩種插座 -- mini-AB 插座和 micro-AB 插座,可以插 Type A 或 Type B 插頭,決定作為主機還是週邊。辨別方式是 mini USB 和 micro USB 界面多了一個 ID 接點,在 Type A 插頭接到 GND 會判斷為主機,Type B 插頭空接會判斷為週邊。後續仍可經由 Host Negotiation Protocol 協調交換彼此的角色。

mini/micro USB 界面有 5 個訊號:VBUS、D-、D+、ID、GND,但在 USB 線內並沒有 ID 訊號線。
訊號線界面接腳描述
Standardmicro/mini
VBUS115V
D-22Data-
D+33Data+
4ID:主機接地、週邊空接
GND45接地
SSTx--6USB 3.0
SSTx+-7USB 3.0
DGND-8USB 3.0
SSRx--9USB 3.0
SSRx+-10USB 3.0

在 USB 3.0,要支援更快的 SuperSpeed 傳輸速度,需要額外多 SSRX-、SSRX+、DGND、SSTX-、SSTX+ 5 個訊號線和接點,相容並擴充 Standard-A、Standard-B、和 mini-B 界面。

大約在 USB 3.1 發表同時期,發表了 USB Type-C 界面,是上下對稱的扁形接口,不用考慮插頭方向,也沒分主機或週邊端,共有 24 的接點。

插座訊號排列:
GNDTX1+TX1-VBUSCC1D+D-SBU1VBUSRX2-RX2+GND
GNDRX1+RX1-VBUSSBU1D-D+CC2VBUSTX2-TX2+GND

插頭可以轉 180° 插,訊號排列跟插座是左右或上下鏡射,CC1 和 CC2 變成 CC 和 VCONN,D+ 和 D- 只有一邊有。

GNDRX2+RX2-VBUSSBU1D-D+CCVBUSTX1-TX1+GND
GNDTX2+TX2-VBUSVCONN

SBU1VBUSRX1-RX1+GND

訊號說明:
  • D+、D-、VBUS、GND:原本 USB 訊號,在 USB-C 線 D+、D- 只有一組。
    • 在類比耳麥模式時,D- 和 D+ 分別變成左音道和右音道,此時 VBUS 和 GND 可提供 5V 500mA。
  • CC1、CC2:Channel Configuation,用來偵測 USB 有接、方向、角色,以及電源、Alternate Mode 溝通。沒有這兩個訊號時,按照 USB 2.0 方式運作。
    • 兩者在主機用 Rp pull-high,在週邊用 Rd pull-low。主機和週邊雙角色則兩種切換。主機端的 Rp 值可用來決定可供電的電流是預設、1.5A、還是 3A。
    • 在 USB 線裡,只有一個 CC 是兩端接在一起,並決定 D+ 和 D- 訊號位置。如果 USB 線需要吃電,另一個 CC 則用 Ra pull-low 變成 VCONN 提供至少 1W 的電。
    • 當主機和週邊接上時,雙方可偵測到 CC1 和 CC2 電壓變化,得知接上和接的方向,決定了 CC 位置。如果有一端是雙角色,也可以得知是哪種角色。如果雙端都是雙角色需要手動設定或自動設定。
    • CC 可進行 Power Delivery 和 Alternate Mode 溝通。Alternate Mode 可以是 DisplayPort、MHL、Thunderbolt、HDMI 等。
    • 類比耳麥模式:此時 CC1 和 CC2 直接接地,D- 和 D+ 分別變成左音道和右音道,SBU 變成 MIC 和類比 GND (需要能自動切換,由於可能反插,且 TRRS 耳麥插頭並沒有一致的標準)。同時可透過 VBUS 和 GND 提供 5V 500mA。
  • TX1+、TX1-、TX2+、TX2-、RX1+、RX1-、RX2+、RX2-:Super Speed/Super Speed+ 訊號,或 Alternate Mode 訊號。
  • SBU1、SBU2:Side Band Use,用在 Alternate Mode。
    • 在類比耳麥模式時,是 MIC 和類比 GND (需要能自動切換,由於可能反插,且 TRRS 耳麥插頭並沒有一致的標準)。
註:文件上的 Downstream Facing Port (DFP) 指只能當主機,Upstream Facing Port (UFP) 指只能當週邊,Dual Role Port (DRP) 可能是 Dual Role Data (DRD) 指資料傳輸角色可當主機或週邊,或 Dual Role Power (DRP) 指供電可當 Source 或 Sink。

參考

  1.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USB_hardwar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SIP header Via

所有 SIP 訊息 都要有 Via,縮寫 v。一開始的 UAC 和後續途經的每個 proxy 都會疊加一個 Via 放傳送的位址,依序作為回應的路徑。 格式 sent-protocol sent-by [ ;branch= branch ][ ; 參數 ...] s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