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

Wi-Fi Direct


傳統 Wi-Fi 使用者需要透過 AP 才能連線。Wi-Fi Direct 讓連線更容易建立,不需要 AP 設備,採用直接點對點連接方式。Wi-Fi Direct 設備本身就有軟體 AP 的功能,連接前使用 ad-hoc 協定設定連線、商議是否作為 AP
  • Wi-Fi Alliance 的標準,讓各家可以互通。
  • 跟傳統 Wi-Fi 可同時存在
  • 比較:跟既有的 ad-hoc 模式有何不同? (更快?) mesh?
  • 不支援 802.11/b (why?)
  • WPA2 加密機制
  • 最大傳輸距離 200 公尺,最大傳輸速度為 250Mbps,使用 2.4GHz 與 5GHz 頻段。支援一對一及一對多模式。
關鍵機制的說明
  • 設備發現:確定其他 Wi-Fi Direct 設備並建立連接,確保目標設備能夠被加入小組當中,主要是採用 WPS 的安全連接技術。
    • 服務發現:告知其他 Wi-Fi Direct 設備,高階屬於應用層相關的服務,例:Bonjour、UPnP、Web服務。
  • 小組建立:每個 Wi-Fi Direct 設備都可建立一個小組,若是具備兩個以上的 Wi-Fi Direct 設備時,彼此之間還可協商誰為主要管理者。
    • 邀請機制:能夠透過邀請的方式來讓其它 Wi-Fi Direct 的設備來進入已經存在的小組。
    • 客戶發現:讓使用者能夠輕鬆定位並連接特定的設備,例:一部手機可以要求查看是否存在具備 Wi-Fi Direct 功能的印表機。
  • 電源管理:降低小組內各類設備角色的能源消耗,同時保持發現的功能,雖然所有 Wi-Fi Direct 設備均實施了這些機制,但能否實現節能,仍取決於特定環境下的設備設置與互動,不過節能的管理機制無法相容於傳統的連線設備。
    • P2P-PS 與 P2P-WMM®-PS:以標準的Wi-Fi Power Save 和 WMM-Power Save 規範為基礎,幫助負責管理小組的設備實現節能目標,以達致休眠時間的最大化,尤其是對於採用電池作為電源供應 Wi-Fi Direct 設備。
    • 缺席通知:通報小組中有什麼 Wi-Fi Direct 的設備離開。
    • 動態節能:讓負責管理小組的 Wi-Fi Direct 設備也進入休眠狀態,仍會定期進入可用狀態,為了能夠保持第一個關鍵機制「設備發現」的功能。
目標與結果與同樣基於 IEEE 802.11 標準的藍牙 3.0+HS 幾乎是一致的,除了藍牙 3.0+HS 是使用藍牙作為 Ad Hoc,Wi-Fi Direct 是完全建立在 IEEE 802.11 之上;雖然藍牙3.0+HS 標準當中還未開放 IEEE802.11n 的支援,不過許多廠商已經搶先導入;簡言之,光就得到的結果,兩者在一般 消費者的使用感受不會有明顯的差異就是了。

因為 Wi-Fi Direct 本身與其它 Wi-Fi 設備溝通的機制中,同時包括了設備和服務發現 (Device & Service Discovery) 的功能,能夠協助具備 Wi-Fi Direct 的設備來判斷那些設備或服務可用,甚至能夠偵測出那個 Wi-Fi 的網路中具備特定的輸出設備(例:印表機)。

參考文獻
  1. 無線網路的應用大升級:Wi-Fi Direct (較詳細)
  2.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Wi-Fi_Direct
  3. Wi-Fi Direct終於變成標準了,不過就效果論跟藍牙3.0+HS好像一樣?

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

LED 顯示響鈴

電路圖如右,左邊二極體為 LED,原本是光耦合器的設計,未實際驗證過。

零件表
C10.47uF, 250V耦合響鈴訊號、阻隔 DC
R28.2kohm, 1/4W限制電流
ZD1, ZD218V Zener diode避免受到電壓較小的音頻訊號干擾
D11N4001避免逆向電流燒掉 LED,也可以換成另一顆 LED。
 LED  



參考來源:
延伸閱讀:

SIP header Via

所有 SIP 訊息 都要有 Via,縮寫 v。一開始的 UAC 和後續途經的每個 proxy 都會疊加一個 Via 放傳送的位址,依序作為回應的路徑。 格式 sent-protocol sent-by [ ;branch= branch ][ ; 參數 ...] s...